土司是什么年代?土司制度是什么时候的

小雨的告白2024-05-24 03:00:169

大家好,今天小编来为大家解答土司是什么年代这个问题,土司制度是什么时候的很多人还不知道,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本文目录:

土司最早出现在哪个时期

明代,又在元代的基础上加以巩固,在西部设麓川平缅宣慰司;在南部设车里军民宣慰司,并设较小土司区,全面推行土司制度。在广大傣族地区任用世袭的土司、土官,大大加强了元、明王朝对傣族地区的统治。

土司制度我们也称为“土官制度”。其目的是“以夷治夷”。土司制度在唐宋时期称为羁縻州制度,是由中央王朝委任当地民族首领为府、州、县的文职土官,元朝加强了军事统治,设置宣使、宣抚使、安抚使、招讨使、长官司等武职土官。明承元制,并进一步完备了土官的考核、任免、贡纳、征调等制度。

在明清两代,土司制度得到进一步发展和完善。明朝开始推行“三藩”(即云南、贵州、广西)土司制度,将这些地区的首领任命为土司,并授予他们一定的职权和世袭爵位。清朝时期,土司制度得到更为完善和规范,各地土司都要向清朝官府纳贡,并接受清朝政府的监管和调度。

水西土司拥有几个“贵州之最”:建制最早,世袭最长,占地最广,影响最大。追根溯源, 水西土司始于汉后主建兴三年(公元225年),终于清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从一世济济(或作齐齐)到八十五世安胜祖,从最初的蛮长、罗甸王到水西安抚使,封号六更,历时长达1474年。水西土司的祖先,源出昆明的卤氏,后来语转为罗氏。

作为地主-奴隶主阶层的一部分,土司在明清时期是地方政权的一部分,与中央政权虽形式上不同,实质上却共同维护着复杂的社会秩序。在山区,由于劳动力短缺,土司的征税相对较少,为当地居民提供了一定的保护,但也伴随着内部纷争和资源争夺的阴暗面。

在香港多士可以衍生出很多美味的小吃式食物,例如:奶油多、鲜油多、油占多… 为什么说明代是丽江木氏土司的兴盛时期 明朝洪武十四年(1381年),开国皇帝朱元璋派遣傅友德、蓝玉、 沐英率兵30万进军云南。

关于土司制度,是从哪个朝代开始的?来源是什么?还有著名的土司容美土司...

1、自元朝开始,恩施地区实行一种特殊的政治制度———土司制度。土司制度也称“土官制度”。统治者当时在恩施推行的土司制度,是为了“以夷制夷”,也是中央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实行管理统治的羁縻制度。土司由朝廷颁发印信,每年需向朝廷进贡,并有征调赋役的义务。

2、土司制度最早出现在元代,在此之前中国封建王朝对少数民族地区管理施行的是羁縻治策。两者在完善程度和具体细化方面虽有区别,但其内涵、治理思想和施用范围等大体一致。

3、总的来说,土司制度是唐朝羁縻制度的延续与发展,众所周知,我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特别是在一些边远地区,与中原文化格格不入,极易导致冲突与流血事件,为了方便管理,在元朝时期设立了土司制度,以此来管理边疆地区事务,其形式与民族自治类似。

4、土司制度始于元朝,由唐宋时期的羁縻制度演变而来,特点是世官、世土、世民,拥有世袭的政治统治权。土司是我国历史上一种比较特殊的存在。一方面,他们臣服于中央王朝,定期朝贡,接受朝廷的任命,遇有战事,土司有出兵的义务。

5、土司的由来 明代既是土司制度的全盛时期,同时由于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开始制约和削弱土司势力,因此又是土司制度走向崩溃的起点。明朝平定云南后,自洪武至正统年间 1368到1449,采取各种措施乃至战争手段,粉碎了分裂势力麓川引发的边疆危机,西南边疆版图得到极大拓展。

6、明代在承袭元朝的土司制度时又委派“流官”到云南境内任职,掌握军政大权,巩固中央集权制度。而后,在实施“改土归流”政策时,土司们极力反抗,一场地方势力与中央势力的争斗一直延续到清朝。

土司是什么年代?土司制度是什么时候的

土司制度是哪个朝代建立的

1、宋朝,来源于唐代的羁縻制度土司制度是封建王朝统治阶级用来解决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民族政策,其义在于羁縻勿绝,仍效仿唐代的羁縻制度。政治上巩固其统治,经济上让原来的生产方式维持下去,满足于征收纳贡。因此它是从政治和经济两方面压迫少数民族的制度。

2、土司又称土官、酋是古代中国边疆的官职,元朝始置。

3、元朝始置。用于封授给西北、西南地区的少数民族部族首领,土司的职位可以世袭,但是袭官需要获得朝廷的批准。元朝的土司有宣慰使、宣抚使、安抚使三种武官职务。明朝与清朝沿置土司,自明朝起,增加了土知府、土知州、土知县三种文官职务。

4、所谓土司制就是土司制度 。秦朝统一岭南后,在交通方便的平原地区推行郡县流官制,鞭长莫及的边远山区实行土官(土司)世袭制。

关于土司是什么年代和土司制度是什么时候的的介绍到此就结束了,不知道你从中找到你需要的信息了吗 ?如果你还想了解更多这方面的信息,记得收藏关注本站。

网友评论

热门文章
热评文章
随机文章